你缺鈣嗎?適當補充讓你年老更活躍

作者:

台灣人平均每天吃的鈣只有建議量的一半,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缺鈣的那一群呢?如果需要補充,市售的鈣片差別又在哪裡?

有人說骨質疏鬆是無聲的殺手,往往等到骨折劇痛的那一刻,才發現骨質疏鬆已經非常嚴重。土城長庚骨科陳文鈐主任表示,常見患者稍微跌坐在地上就發生劇烈背痛,甚至爬不起來,嚴重者甚至可能彎個腰就骨折,像個一碰就碎的瓷娃娃。「骨質疏鬆是十幾二十年慢慢形成,年輕時存的骨本越多,年老的時候就越不容易發生骨質疏鬆。」

哪些人屬於骨質疏鬆高危險群?正常人的骨量約在35歲到達高峰,之後以每年平均0.5%的速度減少,50歲後流失更快,因此骨質疏鬆好發於50歲以上,特別是停經後女性,建議在還年輕的高峰期就應該開始留意骨本。部分疾病或藥物也有影響,例如甲狀腺、副甲狀腺等內分泌疾病,糖尿病、中風、乳癌、帕金森式症患者,以及長期服用類固醇、荷爾蒙抑制劑、化療等藥物的患者,都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。

有些生活飲食習慣也會造成骨鈣質特別容易「雪崩式下滑」,包括抽菸、喝酒、咖啡過量,還有鈣攝取不足、缺乏運動和太少曬太陽,因為日曬能提升體內維生素D濃度,幫助鈣的吸收。防疫期間,如果多待在家,較少出門曬太陽,活動量又低,就有可能影響骨本。

不少人都知道最好選擇添加維生素D的鈣片,其實鈣的成分種類、含量也有學問。市售鈣片主要有磷酸鈣和碳酸鈣兩大類,其中磷酸鈣較接近骨骼成分,碳酸鈣雖常見,但容易產生脹氣副作用,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吃得很舒服。如果以劑型來看,咀嚼碇沒有太大顆不好吞服的問題,嚼碎後接觸面積增加,吸收也更快。劑量方面,500毫克是腸道吸收率最高的鈣含量,建議選擇一顆約500毫克的有效鈣,分次隨餐攝取,較符合臨床效益。

鈣片也分食品級和醫療級,差別在於每日服用的有效鈣劑量;醫療級的鈣片含量高,主管機關對於療效實證、原料來源和製程都有嚴格規範把關,如果是很需要補鈣,或是已經骨質疏鬆的患者,直接用醫療級的鈣片來補充就很適合。骨鬆是日積月累的結果,骨鬆的治療也曠日廢時,與其事後補救,不如平常就多運動、多曬太陽,留意鈣質的攝取,才能鞏固骨質,為晚年的活動力打好地基。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