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愈來愈長,隨著老化所引起的神經退行性變化,失智症的發生率增加,在已開發國家,65歲以上的人約有十分之一發生失智症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人們睡眠模式會發生變化,高齡長者的午睡變得更加頻繁;在午餐後小睡一下可以解除身體的疲憊,同時改善精神狀況。
研究發現:午後小憩可以增強認知功能。
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團隊,整合了一系列地區進行的多中心研究,共納入2214名60歲以上的健康長者(其中1534人有午睡習慣,而另外680人則沒有午睡習慣)。對於這些受試者,每個人都接受了「認知功能」的測試,包括:記憶力、說出名稱、注意力、計算、和方向定位。並記錄了午睡習慣的細節,包括:午睡的時間和每週的頻率。
當認知功能的測試結果與午睡資料進行比較時,研究團隊發現午睡者在「認知功能測試」中的得分高於不午睡者;也就是說,有午睡習慣的人,「認知功能」較好。
同時,研究團隊也發現午睡的時間也很重要。午睡時間少於30分鐘,每週不超過4次,對「認知功能」的提升最大;相對的,午睡時間過長、和更頻繁的小睡,「認知功能」測試的結果最差。
午睡時間過長的人,可能有慢性疾病
白天需要長時間(1小時以上)午睡的成年人,可能更容易罹患糖尿病、心臟病、和憂鬱症……等疾病;白天想要睡覺的衝動表示晚上可能睡眠不足,這與罹患這些慢性疾病的風險較高有關。
發炎反應可能是導致慢性病患者常常打瞌睡,和需要午睡的原因。另外,與發炎反應相關的化學物質,在睡眠障礙中扮演重要角色。睡眠調節身體的免疫反應,在白天裡,睡眠或打瞌睡,被認為是對發炎的一種進化性反應,也就是說,發炎反應較多的人比較常打瞌睡。
午睡時間過長會形成惡性循環,若白天睡覺是為了彌補晚上不足的睡眠,然而白天睡覺時間過長,會造成晚上更難入睡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