類風濕性關節炎請把握黃金治療期

作者:

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破壞力最強的關節炎,也是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,更名列全民健保重大傷病之一;若不好好醫治,嚴重時可能造成殘疾,也影響全身器官的健康,不僅是造成失能的元凶、更會縮短平均壽命。

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民健保重大傷病之一,為全身對稱性的周邊關節慢性發炎,也會造成內臟器官的發炎與侵犯。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:這類疾病的患者以女性居多,且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若沒得到適當的治療,可能會在很年輕時就造成身體殘疾而無法正常生活,因此被列為重大傷病。

家族性遺傳基因比例高

醫界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與基因、環境都有關,還有其他不明因素。該病的家族群聚影響大,若家族成員有自體免疫疾病,顯示可能不只有類風濕性關節炎,也可能是紅斑性狼瘡、乾燥症、硬皮症等疾病。而為何會不同,則可能與疾病基因具多樣化的因素有關。

若病人原本就屬於易感體質(具家族基因),再加上環境因素,就容易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產生。一般來說,從體內產生抗體到確診大約7至10年時間,在這段時間中,若能及早發現可能的病患、提供適當的預防或治療,就能降低日後的失能狀況,只要有意識地將誘發因子去除,往健康生活方向做起,就能減少罹病的風險。

發病前半年為黃金治療期

會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,產生許多會破壞身體組織器官的自體抗體與發炎物質,這些抗體與發炎物質不只會攻擊全身關節,也可能侵犯如肝、心、肺及血液系統、神經系統與淋巴系統等。因此,會出現如血管炎、心臟疾病(心肌炎、心包膜發炎等),以及肺結節、肺纖維化、肺炎、乾眼症、鞏膜炎等併發症。

臨床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是以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院的建議為標準,只要符合下列4個或以上條件就能達成診斷:一、晨僵且不適感超過1小時;二、有3個或以上關節發炎且持續6週以上;三、手指關節發炎且持續6週以上;四、對稱性關節發炎且持續6週以上;五、在身體特定部位可摸到皮下結節;六、血清類風濕因子呈陽性反應;七、關節的X光呈典型表現。

以2010年美國風濕病學院最新的診斷標準來看,更強調要早期診斷,不需等待6週時間,更強調小關節的症狀,並會觀察發炎指標如ESR(紅血球沉降速率)及CRP(C反應蛋白)等,以提早診斷出高風險病人,及早給予治療。

發病後6個月內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黃金期,必須要積極處理將早期關節炎先控制住,之後才能考慮進一步減少抗發炎藥物的使用,並繼續維持免疫調控藥物的使用,以減少日後藥物過多的負擔。

適當用藥可達疾病緩解、減少藥物負擔

治療上,使用的藥物包括消炎止痛藥、類固醇及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(免疫製劑),按照健保的治療指引,倘若病患在半年內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,就可以考慮第二線治療,如單株抗體或其它小分子的生物製劑。由此可知,對於疾病進展快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,在治療上除了要達標外,也會進一步採用生物製劑作為治療選項。

許多病患都想問,類風濕性關節炎能根治嗎?基本上,治療時該使用何種藥物端視病患的疾病發展階段,且服藥是否有順從性,大部分的病患在前6個月所使用的藥物若是有效的,就不需要用到生物製劑。但是,治療一旦達標後,並不表示就能自行停藥,也不能跟醫療端完全脫節,仍必須持續追蹤。

至於如何降低疾病的風險,有易感體質的人,更要維持健康生活;一旦有症狀出現則要積極尋求正規醫療,不要過度焦慮或逃避,或尋求另類療法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患只要在黃金關鍵期能及早診斷、及早治療,且治療持續達標,與醫師配合、和疾病和平共處,必可戰勝病魔,過著有品質的生活。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